手机版 | 登陆 | 注册 | 留言 | 设首页 | 加收藏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健康 > 文章 当前位置: 健康 > 文章

湖北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病例清零 不言放弃 不负相托

时间:2020-04-25    点击: 次    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   作者:佚名 - 小 + 大

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管筱璞

  4月24日下午,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发布消息:随着武汉最后1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治愈,湖北省重症病例实现清零。

  疫情最高峰时,湖北的重症、危重症患者达到1万多例,其中武汉9000多例。经过各地高水平重症救治团队和本地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,4月10日湖北全省在院治疗的重症、危重症患者首次降至两位数。4月23日,湖北危重症病例清零。这一天,距离离汉通道管控,整整3个月。

  责任担当,让生命之花继续绽放

  “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,农历新年的钟声还未敲响,一场突如其来的战役让我们始料未及。从1月22日起,70多天改变了我们这个家庭中的每一个人。”那段日子里,武汉市中心医院工作人员孙颖洁内心焦灼,她的丈夫——中心医院心脏外科副主任医师易凡不幸感染新冠病毒,生命垂危。“败血症、脓毒血症、肺纤维化、支气管扩张、肾衰、气胸、ECMO、CRRT(连续肾脏替代疗法)、心肌酶谱升高、肌无力……每确定一个诊断,生的希望就少一分。”

 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、中日友好医院詹庆元教授和所有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,易凡的病情终于有了起色。3月5日,病情趋于稳定;3月16日,撤下ECMO;4月3日,自主下地站立;4月14日,转到普通病房。

  丈夫的病情逐渐好转,孙颖洁感念在心。在医疗队返京时,孙颖洁满怀感激地送上了感谢卡。“感谢你们那份担当和责任,力挽狂澜救治易凡,见证了生命的奇迹!”

  有人说重症患者到了“生命的最后一站”,中日友好医院援鄂医疗队队员姚尧并不认同。“我们重症医疗团队会为重症患者筑起‘生命最后一道防线’。”他告诉记者,“对重症患者,主要是给予各种支持治疗,只要坚持过来了,身体机能逐渐恢复,病情持续好转,就度过了最难的时期,生命之花就将继续绚丽绽放”。

  一人一案,集中优势资源攻坚

  人有个体差异,对新冠病毒的反应各不相同,表现出来的特点也就不同,这就需要根据每个病人的特点制定治疗方案。尤其是危重症患者,更需要一人一案式管理。

  中医讲求因人施治,是“一人一案”的典范。在重症病房,医生会根据每个病人的情况拟定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,每日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进行调整。

  新冠肺炎一旦发展到重症,病毒就会攻击肺、心脏、肾脏,部分患者几乎完全丧失免疫功能。当呼吸功能或心功能、肾功能严重受损危及生命时,“硬核武器”就要派上用场了。

  中日友好医院援鄂医疗队组建之初,在派出最精锐力量的同时,驰援运送价值1500万元的生命支持设备和医用防护物资来汉。抵达武汉后,他们迅速接管了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一个重症病区。

  “主要有呼吸机、血液净化机、IABP和ECMO。”姚尧介绍,呼吸机可以给呼吸衰竭或严重心衰的患者呼吸支持,血液净化机可以为肾功能不全患者做透析,IABP是主动脉内球囊反搏,可以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和心肌功能,ECMO给病人提供“体外的肺和心脏”,给予呼吸和循环支持。“我们曾经接诊过一例合并心梗患者,一来就出现了两次心梗,全靠ECMO联合IABP的治疗方法才缓过来。对于肺、心脏、肾严重功能不全的患者,这些‘硬核武器’可以考虑联合使用。”

  在重症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中,关键在于第一时间发现病情变化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中日友好医院援鄂医疗队将人员分为红、蓝、绿三组,红队和蓝队管理不需要上呼吸机的重症患者。绿队专攻配备上“硬核武器”的危重症患者。患者若出现病情进展至极危重苗头,就及时交给绿队跟进。

  3月中旬,武汉开始集中优势医疗资源,将重症危重症患者集中到同济光谷、协和西院区、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三处。在各地医疗队相继撤离后,包括“重症八仙”等多名专家依然留守,展开最后攻坚。

  生命至上,不惜一切代价全力以赴

  ICU重症患者常常由于昼夜节律颠倒、紧张焦虑情绪和由缺氧所致的脑病等因素,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和认知功能障碍,通常起病急、病情波动明显。

  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妇科护士长王倩如就护理过不少此类患者。有一个气切呼吸机支持患者,当镇静剂剂量不够、处于半清醒状态时,往往通过书写难以辨认的字符来表达自己的想法。“真的很难认,耗时不说,如果理解得不对,患者的情绪波动会影响整个生命体征。我们只能耐心、细心地去猜,猜对了,再进行适当的安抚,患者就会安静下来,这时候特别有成就感。”

  与普通重症患者不同,新冠肺炎患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。医护人员必须做好严密防护,全副武装后有人自嘲“五感尽失”。此时,进行精细的护理操作,难度可想而知。

  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,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、敏锐的观察力和高度的责任心。医护人员在病区里工作时血氧饱和度只有95%左右,而正常人的血氧饱和度是98%左右。这3%的差距,意味着任何一项护理操作,即便是打水、喂饭,都需要消耗大量体力和精力。

  “即便如此,大家齐心奋战,没有一人退缩,没有一个人说不行,每个人都在努力。”王倩如告诉记者。

  并肩作战,合力攻坚。在重症危重症救治的关键时期,各种尖端医疗技术设备随需随用,重症患者人均治疗费用超过15万元,医保均按规定予以报销。正是凭着优质的医疗资源、强大的专家队伍、精细的管理方案,不惜一切代价,从死亡线上夺回了一个又一个生命。

  从冰雪初融到繁花盛开,全国确诊病例清零的那一天,相信不会太远。


上一篇:“远远超出我的心理预期效果!”

下一篇:患乳房恶性肿瘤化疗放疗36次的抗癌恶梦

联系《法治之窗》 | 关于《法治之窗》
渝ICP备19016650号-5 | 公安备案号:50023302000301  |   QQ:1876828445  |  地址:北京市东城区  |  电话:010-59461777  |  法律顾问:北京霆盛律师事务所 主任:贾霆